大約在二零零零年之前,有一個台灣大哥大的廣告是這樣拍的,在唱片行一個女生在挑唱片,她是李心潔,此時她的電話響起,她說......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你喜歡音樂嗎?」
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但是後面連接了「Bossanova」、
連接了「酷」、
連接了「高手」!
馬上PTT就翻了!(遠望......那是一個還沒有社群、聊天室是一種新技術、個人網頁、交友網站、部落格都不見蛋的年代)
似乎,
只要知道什麼咚咚是「Bossanova」!!!
就可以跟正妹交朋友!!!!!!!!!!!
被稱讚「酷」!!!!!!!!!!!!!!
然後變成「高手」!!!!!!!!!!!!
那時候的李心潔,
差不多跟七年級的卓文萱一樣清爽。
跟八年級的BY2一樣嫩。
然後......
然後咧......
毫無疑問大家都瘋狂了!
不過是弄懂什麼是bossanova罷了。
眾多有為青年翻辭海、打翻譯機,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bossanova祖宗十八代都找出來。
「Bossanova」遇到了他在台灣的第一個高峰期。
從一個爺爺不疼、姥姥不愛、弱勢中的貧戶、冷門中的偏門,
瞬間扭轉!
"Bossa is the quintessntial sassy, slinky Latin groove"
"Bossa本質上是一種生動而流暢的拉丁節奏"
"Bossa Nova is the blend of brasilian samba with modern jazz"
"Bossa nova是南美巴西森巴音樂以及北美現代爵士樂的溶合"
起源於50年代末期,它的兩位重要發起人就是巴西著名的吉他聖手及歌手Joao Gilberto和作曲家Tom Jobim,他們在情歌以及巴西的傳統音樂--森巴上,作了結構性的改變,並且在他們的表演中加入這種獨特的創新風格,它並沒有取代傳統的森巴音樂,只是為中高階的聽眾多了一項選擇,正如Tom Jobim,所形容的,"Bossa nova是南美巴西森巴音樂以及北美現代爵士樂的溶合",本質上,它是森巴音樂以及打擊樂器的結合,加上school jazz容易上口的旋律,對聽者而言,它可能就像參雜了許多調酒的雞尾酒般複雜的音樂,也是非常淺顯而簡單的旋律,像眾多持久不墬的音樂形式一樣。
簡單來說,
Bossanova是爵士樂這個風流的過氣爸爸跟拉丁森巴女郎產下的混血兒。
早期最紅的bossanova是這首!
由史坦蓋茲、喬安吉巴托合作的這首伊帕納亞的女孩堪稱是bossanova的國歌
在那個瘋狂尋找bossanova是啥的年代,
這張專輯也馬上燙得要死,
阿B我也收藏了一張,貴死人的一張,記得是四五百塊!價錢硬得要命。
還記得那時候PTT冷得要死的爵士樂版最紅的一個討論話題就是:
Bossanova到底算不算爵士樂?
此題,無解。
就跟李心潔會老一樣,無解。
之後有一陣子台灣流行開咖啡店,此時,小野麗莎來到了台灣
書店、咖啡店到處都可以聽到屬於bossanova慵慵懶懶的旋律
不過,第二波流行也會退,小野麗莎一樣也會老,這事一樣也無解。
就當時代越來越進步,我們卻還是拿著幾張老CD聽時
阿B幾乎以為,bossanova是不是會這樣腐爛、消失掉了?
不過!
不過不過!!
不過不過不過!!!
有一個女孩叫Olivia
這種groove超級bossanova的
這樣的歌聲這樣的律動,簡直就是bossanova界的約翰藍儂了吧
太猛的女孩了,希望她可以唱到八十歲。
如果這樣,阿B也可以跟rocker一樣大喊:
Bossanova is never die!
Bossanova is never die!
Bossanova is never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