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承認,我自己是過了很多很多年才找到屬於自己看電影的模式的,在剛開始看電影時,我總會在看完之後生出很多疑問:
「這跟我認知的歷史不合!」
「世界上有這個人嗎?」
「這太扯!」
「這不合理。」
「我為什麼要吃你這一套?」
像這樣的心態買票進入電影院,就像是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搏殺於長坂坡一般,一進到電影院,凡所見,皆敵軍。
眼前的整個大螢幕,佔據了我全部的視角,隔山打牛一般將畫面透過視神經打入我腦海。
耳邊所聽見的對話、音效、背景音樂讓整個層次顯得更立體,我就像是陷陣的將軍,五識中不斷地傳來片斷零碎的資訊;
而視覺跟聽覺間有時協同共舞、有時矛盾衝突,讓人莫所適從。
我常常胡亂殺幾個人就拿來充數。
當人家問我這電影好不好看時,為了表示自己的深度我通常是否定或是莫衷一是地說,「還好還好。」
理由呢?也只是揀點劇情線來講,說些故事設定上的歧異點。
幹!現在講起來,我之前他媽的還真淺。
又淺又無聊。
所以我做了一些改變。
我開始用玩玩的心態來看電影,用歸零跟探索來閱讀一部電影。
好了,說了一堆廢言,來快速評點一下【白銀帝國】。
整部電影我看的是「父子關係」,最打動我的是「愛情」。
若從一到十分評分的話,我會給九分。
以下有雷。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
清朝末年,山西(晉)商人以飛錢(隔地取款)的服務風行全國,其中最大的一家銀號名為『大成元』,大成元的老東家生了四個兒子,老大天生聾啞、老二覺得拳頭才是真理、老三墮落、老四剛成年,才新婚。
故事開始沒多久大成元就出現了變故,老四瘋了、老二癱瘓。
第二代中只有頹廢的老三堪稱身體完好。
整個家族的接班大業就這樣無法逆轉地落在了一個沒有人預期的人選上。
於是,整個鏡頭都轉而面對了老三。
他是誰?有著什麼樣的信念?
因何墮落?
又會因為一個什麼樣的原因而振作呢?
兩個人不可避免的被著墨甚多。
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男的是他的父親,這一代「大成元」的家主,他傳統、果斷、自負、以延續家族為自己的使命,在傳統威權社會中,父親就是天,他不僅是他四個兒子的天,還是全國各地大成元分店掌櫃、員工的天。
在這麼一個多事之秋,他很果斷地扶植老三,教他權謀,另一方面,也不斷地打砲,希望多一條香火是一條。
由於票號行規裡有一條:不休正妻、不納妾。
所以他在同一個時間裡,只能同一個女人打砲,之前是正妻,妻死後是繼室。
在這個大前提下,即使再有錢,要開枝散葉也是難了。
但老三他爸不畏艱難,埋頭苦幹……
另一個女人,
對老三而言卻擁有兩種身份。
一個身份是他父親的續絃,他的母親。
另一個身份卻是他的舊情人。
簡單的三個人、複雜的關係、交織的情慾……
真是太妙的設定。
也是太慘的人生。
這樣的佈局無論怎麼走,都有點悲哀。
整部電影最讓我心跳的兩幕是,
老三奮起決定要越過沙漠開通商路時向女人辭行。
前一幕女人剛被老爺強暴,心神不寧,聽聞老三終於當面見他,著急地整理頭髮卻又故做無事。
老三見到女人,一口一聲母親。
最後他嗑下頭去,行跪拜禮來道別。
額頭敲在青石版上,卻意外地敲碎了女人的衿持。
她一直流淚,說她很高興,老三終於振作了。
(幹!我忘了她說什麼,不過我聽到的時候他媽的哭了。這事實證明了男人真的很好哄(這裡的男人指我這類的觀眾),可是在現實裡,當一個男人潦倒頹廢,吸引力低下時又怎麼會有人關注他?這反差,嘖嘖。)
第二幕是,老三走進沙漠的時候,女人追上來,他們的對話很妙。
「這件大氅是我爹留給我的,你帶著。」
「妳爹留給妳的東西不多,妳留著。」
「你出門,身上沒一件我的東西。」
「我不想帶家裡的東西出門。」
「這,我的。」(「我」字加重音,這表情他媽的動人。)
「有差別嗎?帶了它也無法改變我們之間的關係,母親。」
這兩幕闡述了太多的東西!
一、老爺在娶了女人之後,沒發生關係。(或者很少、非常非常少)
二、女人是抗拒這段婚姻關係的。
三、女人很在意老三。
四、老三頹廢的原因在女人身上。
然後我們拼湊電影給我們的訊息,可以得知,老三在遇見女人之前有娶妻,記得嗎,票號業的行規,不休妻、不納妾。
無有規矩,不成方圓。
是以,家族生他、養他,他就必須守規矩,在家族這棵大樹下,他可以糜爛,可以無所事事,可以只是想著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但是不能破壞規矩,他可以在規則的框框之內任性地作自己,直到家族需要他的那一天。
所以老三擺得超爛。
他的擺爛是一種無言的抗議,也是一種方法很爛的示愛。
反正,他放棄結果。
直到家族需要他。
這時,他再也無法獨善其身,他再也無法用頹廢來思念。
他的後門全被關上,他只能起身向前。
然後呢?
不當那個不提也罷的老三之後,他該怎麼定義自己?
從被動地被家族保護、被父親制約、消極地抗議,這轉變,他怎麼處理跟父親的關係?
再來,跟女人的關係呢?
一個家族不談論的女人、一個家族嘆息的老三,當他們不再縮在自己的角落時,勢必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影響。
也勢必要定義與對方的關係。
老三的辭行是一種象徵,代表他終於把女人擺在母親的位置上了。
這女人不再是他的愛戀,是他父親的繼室,是他的母親。
(一個人的人生,會同時擁有好幾塊區塊:事業、愛情、親情、朋友、興趣,這幾個區塊同時共享你的時間,彼此之間也是相互影響,但是正相關與負相關卻不能一概而論,任何一段關係你不去處理他就是一灘死水……)
女人是喝過洋墨水的。
當她從蟄伏中醒來,喜歡的人已經不在同一個屋簷下。
身上懷著老爺的種,讓她越發抗拒。
於是,她拿掉了子宮。
隨後,自殺。
女人死後,父子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總顯得壓抑。
這種壓抑,更讓流洩出的憤怒無比地真實。
還記得有一幕,老三一拳一拳地打在自己胸口,怦怦作響似乎在提醒著我們。
他 還 愛 她 !
這一段有個插曲也很有趣。
我一開始覺得很假,後來仔細想想卻又發現更貼近父親的形象了一點。
「夫人死了,老爺也該考慮續絃的事。」
「……」
「找個鄉下女人,能生能養就是了,別惹那些留洋的。」
剛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老爺的本質是好色的。
或者說我相信,世界上的男人都迷戀青春的胴體。
(毛阿敏、寧靜、郝蕾(左),『粉紅絲帶』主題封面照)
因為這個信念,『為何女人當初是嫁給老爺?』這個貫穿全場的問題,我自負地下了結論,
因為老爺迷戀美色。
看到正妹就想騎。
家主的權力那麼大,搶兒子的愛人又有何難?
但隨著故事慢慢揭露,另一個可能性也逐漸浮出檯面:
老爺只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罷了!
一切都是為了家族延續。
這個女人在來他們家當英文教師時就已經被老爺預選了,當英文教師只是走走過場而已,卻意外地與老三相戀,直到嫁給老爺時才因為「能天天看到老三」這個薄弱的原因,答應了下來。
資訊的不流通竟然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老爺多半不知道女人是老三破處的。(知道的話,也他媽的精彩。)
女人在出嫁前都不知道結婚對象。
老三直到電影尾聲才知道,女人為何要嫁給老爺。
這個劇本真的把封建的特性演繹得精彩萬分。
父子間的競合關係不只在事業版圖的規劃上,也出現在一個女人的身上。
讓我對老爺印象大為改觀的一幕是,馬廄少了一匹馬,老爺也消失了。
放下。
他做的是如此灑脫,讓我非常意外。
或許老爺在劇中的形象不討好,甚至對一個父親來說,也顯得太過抽離(四妹被擄時他說,「讓管事的去管,這樣對家族來說不傷筋,不動骨」),但因為他守住家族的傳承度過了這個變動的大時代,在接班人上手前不制肘老三,給他當靠山,在老三上手後留下了不足月的四弟瀟灑地走了。
這樣的人,一家之主,他當之無愧。
張鐵林,演技實在了得。
*此片由郭董出資拍攝,然後郝蕾也有跟他傳出緋聞。
*老爺最後生下的五弟,其實就是本片中的第一視角,故事由他的回溯講古起頭。節錄片頭如下:
*特別加映,郝蕾唱歌(還不錯哩!)
*用音樂跟劇情的不協調來呈現戲劇張力的手法是常見的(人魔【沈默的羔羊】就大量運用了這個手法),但在歷史劇中引用歌劇就是生平首見,雖然有人提出一些時間點的考證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8/post-1568.html,但我個人是不太介意這點小瑕疵的,分享這首歌給大家。
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代表作《托斯卡(Tosca)》中的名曲「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義大利男高音卡羅素(1873~1921)版本。
附上郝蕾照片: